(第四稿,2008年3月31日)
小包裝中藥飲片是按設定的劑量包裝,能直接“數包”配方的中藥飲片。
中藥配方調劑歷來采用“手抓戥稱”的傳統調劑方式,隨著各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量的逐步增長等諸多因素的變化,傳統調劑方法逐步顯現稱不準、分不勻、效率低、復核難、養護難、浪費大、衛生差等若干弊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為確保中藥處方的配方質量,不斷促進中藥朝著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對中藥飲片處方的調劑方法進行技術改造勢在必然。
小包裝中藥飲片配方
為此,全國有部分中醫醫院先后將小包裝中藥飲片用于中藥處方的調劑。我局也于2007年8月在全國選擇19家中醫醫院開展了推廣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的試點工作。現綜合各試點醫院的經驗,制訂《小包裝中藥飲片應用指南》。
中藥飲片處方調劑的現狀與分析
始于商周的中藥湯劑至今仍是中醫防治疾病的劑型,也是中醫藥理論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體現。《傷寒論》所載112方中有95方為湯劑。
然而,在目前各醫院現有中藥調劑人員和調劑面積的條件下,隨著調劑量的大幅增加,使用散裝飲片調劑易出現稱量不準、分劑不均的問題,不僅可能會影響臨床治療效果,而且易引發醫患糾紛,嚴重者可導致患者對中醫中藥的不信任并阻礙中醫藥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散裝飲片調劑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稱不準、分不勻
稱準分勻即劑量準確,是確保中藥處方調劑質量的基本要求。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關規定(詳見表1)。
表1 國家對調劑中藥處方制定的相關規定
時 間 | 依 據 | 日調劑*/人 | 稱量誤差 | 其 它 |
1983年 | 文明中醫院建設標準 | ≥160劑 | ≤±5% | 凡調配 60歲以上或一 周歲以下患者處方,必須逐劑逐味稱量 |
1991年 | 中醫醫院分級管理標準 | 未定 | ≤±5% | 一律逐劑逐味稱量 |
1997年 | 中藥飲片質量管理規定 | ≤150劑 | ≤±5% | 一律逐劑逐味稱量 |
1998年 | 湖北省中醫醫療機構“放心藥房”建設標準 | ≤120劑 | ≤±5% | 一律逐劑逐味稱量 |
1、從表1可知,中藥配方單劑的稱量誤差應≤±5%。然而,配方所用的戥子,其zui小稱量(感量)為1g,按照衡器的稱量誤差=P/Q×100%(P為感量,Q為要稱取的量)計算,欲稱取10g飲片,其稱量誤差為±10%,顯然超過≤±5%的規定,調劑質量得不到保證。
2、中醫處方,多為復方,且一方多劑。按現行的配方方法,調劑人員在實際操作中都是按劑數稱取每味藥的總量,再估量分劑。這不但違背逐劑逐味稱量的規定,還造成一方中每劑藥之間必然存在重量差異(分不勻),勢必影響療效。
3、以上海龍華醫院為例,隨著工作量不斷增加,龍華醫院1997年調劑工作量為月均21.5萬劑,2003年達到月均48.5萬劑,6年增加了1.27倍,而工作人員的增加遠遠跟不上工作量的增加。2003年人均工作量已達到每天550劑左右,個別職工zui高時一天調配1100多劑,所以,中藥飲片的調劑質量不盡如人意。下面是龍華醫院自2003年5月至2004年7月抽查(隨機)中藥飲片調劑質量(總份量和分劑量)的情況,共28批276人次(每人次一張處方,部分只檢查總份量)
表2 龍華醫院散裝飲片調劑總份量及分劑量抽查結果(誤差%)
| 次數 | 誤差 | 次數 | 誤差 | 次數 | 誤差 | 次數 | 誤差 | 次數 | 誤差 |
總份量 | 122 | <±1 | 78 | ±1~2 | 38 | ±2~3 | 21 | ±3~5 | 17 | >±5 |
分劑量 | 0 | / | 32 | ±5~10 | 58 | ±10~15 | 67 | ±15~20 | 28 | >±20 |
從上表可以看出,分劑量問題十分嚴重,多年來患者投訴zui多是中藥飲片調劑中分劑量誤差過大的問題。因為要“分勻”,需要時間,按現有的工作量,職工即使每天工作24小時,也不可能做到。
(二)效率低
從表1可知,按1983年的規定:中藥調劑人員每人每日調劑劑數應≥160劑,且只對60歲以上、一歲以下患者的處方實施逐劑逐味稱量。以8h/d計,那么,每配一劑藥應在3min內完成;這樣雖有利提高配方效率,縮短患者候藥時間,但要在3min內配完一劑藥,調劑人員只能 “以手代戥、天女撒花”,根本不能保證劑量準確。
于是,其后的有關規定試圖用限制每人每日的配方劑數及強調逐劑逐味稱量來控制稱量誤差。比如按1998年的規定:每人每日調劑劑數應≤120劑,以每方5劑計算,則配一張處方至少需要20min,每一調劑人員每一天調劑處方僅24張,調劑效率降低,病員候藥時間延長,不適應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三)復核難
1、中藥處方多為復方,而使用散裝飲片配方,是將每劑藥中多種飲片混合,增加了復核的難度、降低了復核的效率。
2、使用散裝飲片調劑的處方,復核時,也只能確認所調劑的處方有無“錯漏”,不可能復核方中每味藥的稱量是否準確。
3、就患者而言,因其“不識藥”,則不能自行核對,其知情權得不到滿足,極易導致心存疑慮,不利治療,有時還因此引發醫患糾紛,雙方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
(四)養護難
供配方所用的散裝飲片因其*裸露,易受日光、空氣、溫度、濕度的影響,極易發生質量變異,使飲片質量降低,直接影響療效。
1、易污染。*裸露的散裝飲片,因受空氣與溫濕度的影響,加之本身含有養分,極易被細菌、蟲螨等污染或寄生,產生霉變、蟲蛀等質量變異現象,導致其質量不符合“藥品衛生學標準”的相關規定。
2、因受日光和高溫的影響,裸露的散裝飲片極易產生變色、變味、“走油”等質量變異現象。
(五)浪費大
1、使用散裝飲片調配處方,一旦配方有誤,或在“上斗”時,發生“串斗”,則分撿困難,只得棄用,造成浪費。
2、由于傳統的配方方法是手抓戥稱,難以避免漏撒,因而造成浪費。
(六)衛生差
1、中藥飲片取材于動物、植物、礦物,難以避免附著灰塵與雜質,純凈度降低;
2、由于散裝飲片極易附著灰塵,加之部分飲片本身呈粉末狀,一旦取料“上斗”或稱量調劑則粉末飛揚,污染環境。導致庫房與藥房均不能使用空調等裝置有效地控溫調濕,工作環境較差,不利于對飲片的養護,也不利于從業人員的身心健康,影響他們及其廣大群眾對中藥的信賴。
二、小包裝中藥飲片調劑的優點
(一)保持特色
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仍遵循中醫藥理論,不改變中醫臨床以飲片入藥、臨用煎湯、諸藥共煎的用藥特色,且不限制臨床醫師的處方用藥劑量。
(二)劑量準確
小包裝中藥飲片是采用感量為0.1g的電子稱,按設定的劑量稱量后包裝,有效地控制了每包飲片的裝量差異。因而,確保了調劑劑量的準確,使調劑質量得以提高。克服了用散裝飲片調劑所存在的既稱不準、又分不勻的弊端。
比如,武漢市中醫醫院隨機檢測10名調劑人員所調配的100張處方共計688劑中藥,單劑誤差均在-4.93%~4.98%,符合2007年3月12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衛生部制定的《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的規定。
(三)易于復核
1、小包裝中藥飲片保持了原飲片的性狀及片形,并采用透明包材, 使其易于鑒別。
2、小包裝中藥飲片的包裝袋上均有品名、規格、產地、煎煮方法、批號、生產日期、生產(經銷)廠商等說明文字,并采用色標管理,因而便于復核,解決了用散裝飲片調劑所存在的復核困難的問題。患者也可根據包裝袋上的標注自行核對,讓其明白用藥,還其知情權。從而提高患者對調劑質量的信任度,有效維護醫患雙方的權益。并有利于患者監督調劑質量,也有利于普及中藥知識。
(四)提率
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調劑實現了變“戥藥”配方為“數包”配方,因而使調劑效率得以提高。
比如,按《湖北省中醫醫療機構“放心藥房”建設標準》的規定,每配一張中藥飲片處方用時不得少于20分鐘。否則,不可能保證逐劑、逐味稱準分勻。但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調劑,按武漢市中醫醫院隨機檢測10名調劑人員所調配的100張處方,其平均調劑用時為5.28 分鐘∕張,調配速率提高近4倍。
(五)飲片純凈
1、供制備小包裝中藥飲片的物料,均經過微波干燥滅菌處理或采用真空包裝,因而能有效防止飲片生蟲長霉,并降低其含水量,保證了飲片的質量與純凈度,有利于貯存與養護。
2、小包裝中藥飲片由于大多采用透明的聚乙烯包材包裝,如所包飲片含有較多雜質,則極易判斷;如附著灰塵,則不易封口。故供生產小包裝中藥飲片的物料必須達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飲片質量標準通則(試行)》中有關中藥飲片純凈度的要求,因而保證了小包裝中藥飲片的質量。
比如,武漢市中醫醫院隨機檢測了不同類別的20種98個批次的中藥飲片,其純凈度均在97%~100%,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飲片質量管理通則(試行)》中有關中藥飲片純凈度的規定。
(六)減少浪費
1、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調劑,一旦調劑有誤,極易分檢,且能有效避免使用散裝飲片“上斗”與稱量時的“漏撒”與“串斗”,從而減少了浪費。
2、小包裝中藥飲片改變了散裝飲片因*裸露,故易受自然環境和自身因素的影響,而極易發生霉變、蟲蛀、變色、變味、“走油”等質量變異現象,尤以氣候潮濕炎熱的地區為甚。從而減少浪費,確保質量。
(七)改善環境
小包裝中藥飲片由于有包材屏蔽,因而能有效防止“上斗”及稱量時,難以避免的粉塵而導致的環境污染,使其能在具有控溫調濕裝置的庫房和藥房貯備與使用。顯著改善了工作環境,有利于維護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以利鞏固其專業思想。
(八)有利管理
1、量化管理
由于使用散裝飲片調劑存在稱不準、分不勻、浪費大等問題,因而不可能對其進、銷、存量實施量化管理。但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調劑處方,則克服了前述問題,使其接近于成藥的管理,從而為醫院對中藥飲片實施量化管理提供了可能,進而促進管理的規范化。
2、微機管理
有條件的中藥房可針對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調劑的特點開發相應的微機管理軟件。該軟件可設置審方核對、訂正藥名、標定區位、確定流程、規定配伍等功能,以利規范操作、統一調劑、避免差錯、方便核對、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調劑速率;并自動生成“調劑清單”,為調劑人員提供操作指南,為患者提供明白消費的單據(詳見第二章)。
3、色標管理
小包裝中藥飲片可以對所設置的規格統一實施色標管理。比如:上海龍華醫院不同的規格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每個規格大、中、小包裝袋上的色標一致,不同品種同一規格的顏色相一致(見下圖);武漢市中醫醫院將每一品種所設的各種品規由小到大排序,分別用A(綠色)、B(藍色)、C(粉紅色)等標注(見下圖),調劑時只要按調劑清單“配伍”項下標注的A或B或C等,取相應顏色的小包裝中藥飲片即可。
由此可見,對小包裝中藥飲片實施色標管理,有利于入庫驗收、調劑復核,提率、防止差錯。
不同規格不同顏色的色標 不同品種相同規格相同顏色的色標
綜上,推廣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能提高飲片質量,確保中藥處方的調劑質量,提高中醫藥的療效,鞏固人們對中醫藥的信賴,并減少對藥材資源的浪費。有利于促進中藥飲片生產的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進而推動中藥飲片生產向產業化趨勢發展。
*章 規格設定
規格設定系指每種飲片應包幾種規格(品規數)以及每一規格(每包)的含藥量(品規量)。這是運用小包裝中藥飲片調劑能否成功的技術關鍵。
比如,小包裝中藥飲片——甘草的3種規格分別是3克/包、6克/包、10克/包,則該品種的品規數為3個,品規量為3克、6克、10克。
小包裝中藥飲片的品規數和品規量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即常用品種規格相對固定,且數量有限,通過武漢市中醫醫院的下列研究,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武漢市中醫醫院隨機抽取本院三個不同時期的中藥處方123578張,將每張處方中的每味中藥及其劑量輸入微機,用自編程序作如下統計:
1、習用品種數
⑴統計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時期中藥處方用藥數、每劑藥平均含藥味數與劑量統計表
類別 | 處方時間 | 處方張數 | 所用品種數 | 味/劑 | 克/劑 |
A | 1988年12月~1989年11月 | 10074 | 434 | 12.6 | 142.4 |
B | 1995年1月~1995年12月 | 6834 | 422 | 13.7 | 173.0 |
C | 1997年1月~1997年12月 | 106670 | 433 | 16.8 | 219.2 |
處方總張數: 123578 所用品種數:454
備注:A、B兩類為門診處方隨機抽樣統計,C類為全年門診處方的統計。
⑵結果分析
所抽取的三個不同時間段的處方,雖然張數差異顯著,但所用到的品種數十分接近,即使將這三個時期的處方一并統計,其所用到的品種數與按不同時期的處方分別統計的結果出入不大。可見其習用品具有延續性。
2、不同品種的使用頻率
⑴使用頻率系指某種飲片在每百張處方中被用到的次數×100%。結果見表4。
表4 在C類處方中各品種的使用次數與使用頻率統計表(摘錄)
排 序 | 品 名 | 次數 | 頻率% | 排序 | 品 名 | 次數 | 頻率% |
1
| 茯 苓 | 43510 | 40.78 | 150 | 半枝蓮 | 2751 | 2.57 |
2 | 當 歸 | 41497 | 38.90 | 174 | 大青葉 | 2144 | 2.00 |
3 | 甘 草 | 40131 | 37.62 | 200 | 路路通 | 1557 | 1.45 |
10 | 雞內金 | 26682 | 25.01 | 237 | 郁李仁 | 1074 | 1.00 |
46 | 牛蒡子 | 10670 | 10.00 | 245 | 白芥子 | 997 | 0.93 |
50 | 大 白 | 10243 | 9.60 | 300 | 草 烏 | 434 | 0.40 |
98 | 女貞子 | 5364 | 5.02 | 350 | 密蒙花 | 178 | 0.16 |
100 | 桑寄生 | 5072 | 4.75 | 372 | 天南星 | 106 | 0.09 |
109 | 淫羊藿 | 4261 | 3.99 | 400 | 青蒙石 | 178 | 0.03 |
137 | 扁 豆 | 3186 | 2.98 | 433 | 生半夏 | 17 | 0.01 |
⑵結果分析:
從表3可見,在106670張處方中,從第1位茯苓到第46位牛蒡子,使用頻率由40.78%降至10.00%;至98位降至5.02%;至174位降至2.00%;至237位降至1.00%,說明不同品種的使用頻率存在顯著差異(參見右圖)。
3、常用中藥的有限性
⑴常用飲片的界定:基于常用中藥的界定無現成依據,我們按表3所列品種的使用頻率界定常用中藥并統計其品種數,結果見表5。
表5 按不同使用頻率界定的常用中藥品種數統計表
────────────────────────────────────
使用頻率 ≥10.0% >5.0% >4.0% >3.0% ≥2.0% ≥1.0%
────────────────────────────────────
品種數 46 98 108 136 174 237
────────────────────────────────────
⑵結果分析:以上數據說明,所謂常用飲片,其品種有限。即使將使用頻率≥1.00%的品種界定為常用飲片也只有 237種。按每張處方平均含藥16.8味(參見表3)計算,則配方時的稱量率僅為0.06%。
4、常用飲片的穩定性
⑴所謂常用飲片的穩定性,系指使用頻率較高的品種,在不同時期的處方中,其使用頻率的變化情況;變化越小,越能說明將這些品種視作常用品種所具有的穩定性。為此,特分列A、C二類處方中使用頻率居前200位的品種,逐一對照,結果見表6 :
表6 在A,C二類處方中使用頻率均居前200位的相同品種數統計表
頻率排序 | 同品種數 | 同品種率% | 頻率排序 | 同品種數 | 同品種率% |
*種 | 7 | 70.0 | 前150種 | 128 | 85.3 |
前50種 | 37 | 74.0 | 前200種 | 182 | 91.0 |
*種 | 85 | 85.0 |
⑵結果分析:從表5可見,雖然A、C二類處方相距8年,但在這二類處方中,使用頻率均居前 200位的常用飲片,其相同品種數達182種,同品種率達91.0%。即使在使用頻率居*位的品種中, 其同品種數就達7種,且同品種率隨著被統計品種數的增加而增加。足見常用飲片具有穩定性。
5、常用飲片的常用劑量
⑴統計方法:取C類處方中使用頻率居前 200位的常用飲片,將其分成4段,分別統計每段中每味飲片的每一劑量所用到的次數和,再除以該段中所含每味飲片在處方中出現的總次數× 100%,分別求得每段中某一劑量的使用率。統計結果見表7 。
表7 C類處方中常用中藥的常用劑量分段匯總統計表
───────────────────────────────────────
使用頻率 劑 量 (g)
(%) ─────────────────────────────────────────────────
排序 3 5 6 8 9 10 12 15 18 20 25 30 ∑% 其它
──────────────────────────────────────────
前50味 0.41 1.01 6.84 3.62 1.61 48.51 9.37 14.15 0.22 6.22 0.17 4.55 96.66 3.34
*味 0.51 1.03 7.39 3.50 1.58 47.65 9.61 14.02 0.23 7.00 0.16 4.11 96.79 3.21
前150味 0.64 1.18 7.06 3.42 1.51 46.76 9.53 14.75 0.27 7.10 0.22 4.34 96.79 3.21
前200味 0.69 1.18 7.11 3.32 1.52 46.20 9.49 15.03 0.27 7.18 0.23 4.56 96.77 3.23
──────────────────────────────────────────
說明: ∑%系指每段中所統計的12種劑量的使用率之和。
⑵結果分析:
從表6可知,在每段被統計的12種劑量中,除 3g、 18g、25g外,其它劑量的使用率均>1%,且其使用率之和>95%,可看作是C類處方中使用頻率居前200位的常用中藥的習用劑量;其中,10g、15g、12g這三種劑量的使用率明顯高于其它劑量(其使用率之和>70%),可看作是常用劑量;而10g的使用率高達46.20%,幾乎占所有劑量使用率的一半,堪稱zui常用劑量。
從縱向比較可知:雖然每段中含藥從前50味到前200味,但被統計的每一劑量在每段中的使用率卻十分接近。說明每種中藥其各種劑量的使用相對穩定。
以上統計數據顯示,中藥處方雖組方復雜,劑量變化萬千,但仍有規律可循。即:
A. 中醫處方所用飲片的品種數具有局限性,且不同品種的使用頻率具有顯著的差異,其常用品種具有穩定性及延續性;
B. 中醫處方所用飲片的習用劑量大多為整數量,且一般不使用大于5克的素數量,因而具有可組合性(如同砝碼);
C. 中醫處方的用藥劑量雖因藥而異,但其常用劑量有限,且相對集中。
由此可見,將中藥飲片按設定的劑量包裝用于調配處方,具有可行性。
以上數據的掌握為制定符合本單位中醫用藥特點的品規方案提供依據,這是在設定小包裝中藥飲片的規格前,必須掌握的信息。
一、規格設定的基本要求
小包裝中藥飲片每一品種的品規設定要因藥而異,并符合本單位中醫處方用藥特點,且不限制或基本不限制醫師處方用藥劑量。
二、規格設定的基本步驟
(一)篩選劑量
根據本單位臨床中藥治療用藥品種、規格特點,名老中醫及經典中藥處方的特殊性,通過查詢統計本單位以往中藥處方數據,確定適合本單位臨床用藥習慣的品規數和品規量。下面為武漢市中醫醫院進行劑量篩選的詳細步驟。
篩選劑量——武漢市中醫醫院
1、樣本:取本單位上年度中藥飲片處方若干張。
2、樣本的擇定方法
⑴歷史處方篩選有醫生工作站的,可通過電腦進行篩選;也可翻閱歷史處方進行篩選,時間跨度以三個月至一年為宜;
⑵所抽處方應涵蓋本單位各臨床科室(分別編碼)及在本單位坐診的名老中醫(另設編碼);
⑶抽取處方應遵循隨機原則。
武漢市中醫醫院從本單位上年度的中藥飲片處方中,每季度抽1個月的處方作如下統計。
3、劑量統計
⑴統計方法
①電腦統計:將所抽取的每張處方中所含的每味飲片及其劑量,聯同該張處方所屬科室的編碼,一并輸入微機或醫生工作站,編程統計處方中每種飲片及其各種劑量的使用頻率。
②人工統計:將本單位所用的全部中藥飲片列表,取所抽取的處方,按上述方法,逐味記錄處方中所用飲片及其劑量,匯總統計每種飲片及其各種劑量的使用頻率。
⑵頻率計定
①如某種飲片在用于統計的全部處方中出現的次數為X,則該飲片的使用頻率M為:
M=X/處方總張數×100%。
比如茯苓在用于統計的106670張處方中出現的次數為43510次,則茯苓的使用頻率為:
M=43510/106670×100%=40.79%
②如某種飲片的某一劑量在用于統計的全部處方中出現的次數為Y,則該劑量對此種飲片而言,其使用頻率N為:
N=Y/處方總張數×100%
比如茯苓10克劑量在用于統計的106670張處方中出現的次數為21106次,則茯苓該劑量的使用頻率為:
M=21106/106670×100%=19.79%
⑶結果處理
①將用于統計的全部處方中所含每種飲片及其該飲片所用到的各種劑量,按使用頻率由高至低排序;
②上述結果,既要含全部處方的匯總統計,又要按不同科室及名老專家分類統計。
4、初定規格
(1)品規數的確定
依據匯總統計的結果,按下表確定品規數。
飲片的使用頻率(M) | 品規數 |
≥5% | 3-4 |
≥1% 且 <5% | 3 |
≥0.1% 且 <1% | 2-3 |
<0.1% | 1-2 |
(2)品規量的確定
應因藥而異。取每個品種使用頻率zui高的5個劑量(N1~N5),經斟別其可組合性與代用性后,再按設定的品規數確定其品規量。例如:甘草使用頻率zui高的前5個劑量分別是10g、9g、6g、3g、12g,則3個品規可定為3g、6g、10g。
(3)處方中常見的聯用飲片,如“麥芽、谷芽”、“赤芍、白芍”等,設定品規時,可將其視作一個品種,按上述方法設定品規。
5、模擬測試
(1)測試方法
將所設定的品規輸入微機,另取本單位上年度4個月的中藥飲片處方(注意:不得抽取供初定規格時已用過的處方),再將所抽取的每張處方中所含的每味飲片及其劑量輸入微機,進行測試。
(2)測試指標
A:可配處方的張數比(只要處方中出現某種飲片其劑量不能用所設定的品規調劑,則該處方稱為不可配處方)應≥95%。
B:單張處方的用包數/該處方的藥味數應≤1.3,但每味藥的用包數應≤2。
(3)結果處理
對不符合兩項測試指標要求的每一品種的原定規格重新調整,直至達到測試指標的要求。
6、跟蹤監測
(1)信息貯備:每張處方劃價收費后,應將該處方的下列信息貯存在用于劃價的微機源程序所設數據庫中。
①每張處方中所含的每味飲片及其劑量;
②每張處方中不能使用所設定的品規進行調劑的飲片;
③每張處方中所用飲片的總味數及其該張處方的用包數;
④每張處方中每味飲片的用包數。
(2)監測項目:一段時間后,調出所貯備信息,按前述兩項“測試指標”進行測試與結果評估。
(二)征求意見
1、將設定的規格及分類統計的結果,印發至全院各臨床科室及有關專家,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再行修改。
2、將修改后的規格呈交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專題討論,修改后制定本院小包裝中藥飲片品規方案。
3、將上述方案印發給各臨床科室,有醫生工作站的,可在網上發布,讓全體醫師及時掌握。使其能在開處方時,所用飲片的劑量盡量符合所設定的品規,或是所設定品規的二倍量,也可是每味飲片所設定的不同品規可組合的劑量。
4.為保證調劑速度,縮短患者候藥時間,在與臨床醫師充分協商的前提下,宜盡量減少每種飲片的規格數。如深圳市中醫院每種飲片提供兩種規格,既滿足了臨床治療的需要,又保證了調劑速度,減少患者候藥時間,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三)適時調整
由于中醫用藥劑量往往因人、因時而異。為此,對所設定的品規,經實際運用一段時間后,應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及時調整品規數和品規量。
(四)注意事項
1、凡《中國藥典》、《炮制規范》注明“有毒”的飲片(非毒性飲片),如白附子、甘遂等,其zui大規格的設定,應不超過規定的zui大劑量;
2、凡毒性中藥、麻醉藥不得制成小包裝中藥飲片,因而勿需設定品規,調劑時應嚴格按處方劑量臨方處理。
3、凡不以重量為劑量單位的飲片,如燈心草(支、扎)、蜈蚣(條)等,勿需設定品規,調劑時應按處方標定的劑量,臨方處理。
4、鑒于中醫師在書寫處方時,常有將兩種或兩種以上飲片名稱并為一個名稱的現象。如:將谷芽、麥芽寫成“二芽”;將焦山楂、麥芽、六神曲寫成“焦三仙”等。為了降低包裝成本,減少取藥次數,提高調劑效率,可將此類聯用飲片混合包裝,視作一種飲片設定相應的品規。但所聯用的每一種飲片其劑量必須相等。凡利用微機出具“調劑清單”(詳見第二章*節)則清單只打印“二芽”或“焦三仙”等名稱,使其與處方用名一致,便于調劑人員和病員核對。
第二章 包 裝
包裝是指通過機械或人工將一定量的中藥飲片裝入塑料袋中封閉,并印上含有名稱、規格等內容的標識的過程。包裝可以使中藥飲片調劑接近于成藥化管理,既方便、干凈又快捷。
一、包裝用材料
1、用材原則
所用材料應符合國家對藥品(或食品)包裝的標準,禁止使用含“氯”成分和再生利用的有毒材料。用材應透明或部分透明,以便能直觀地看到內裝飲片的質量。為了適應環保需要,建議開發利用可降解的環保材料用于包裝。
2、使用材料
⑴聚乙烯塑料單膜
使用聚乙烯塑料單膜作包裝袋,適用于手工定量包裝飲片。
聚乙烯塑料單膜
⑵聚乙烯復合塑料膜
使用聚乙烯復合塑料膜作包裝袋,適用于機械自動或半自動定量包裝飲片。
聚乙烯復合塑料膜
⑶纖維濾紙:
使用纖維濾紙作包裝袋,適用于部分飲片煎煮時易糊化而需要作包煎處理的品種,如車前子等。所用濾紙的厚度應大于20um,平均過濾率應大于12um,旨在阻攔藥材中所含淀粉、果膠等分子量大于5000的無用成分通過,從而防止藥液因糊化導致“溢出”和“焦底”。使用包裝濾紙的不足之處是無法看到包裝內飲片的質量,不便于驗收和養護。
纖維濾紙
⑷無紡布袋
纖維濾紙袋可用無紡布袋替代。
使用無紡布袋的優點:
①用在需包煎的藥物時能起到有效的過濾作用。
②用后能作降解處理,屬環保產品。
使用無紡布袋的不足:
①不適合自動和半自動包裝使用。
②調劑時要在需包煎的藥物中加放無紡布袋,多增加了一道調劑操作程序,易發生因疏忽而漏放無紡布袋的情況。
無紡布袋
⑸汗衫布包
汗衫布包
纖維濾紙袋也可使用傳統的28--32支紗的汗衫布包替代,禁止使用紗布包,因為紗布的孔隙較大,不能阻攔無用成分通過。如用汗衫布包作包裝時,不要直接將飲片放入布包中,而將飲片先裝入較薄透明的塑料中,不必封口,而只要將袋口折彎,并將此袋與布包一起放入印有標識或無標識而帶有色標的包裝袋中封口。
汗衫布袋包裝的優點:
①避免了不放布袋的包裝在調劑時需另外發布袋給患者,既可少一道操作,也可防止因時間疏忽而漏發布袋給患者。
②布袋與飲片分離可避免飲片的粉末、顏色污染在白色的布袋上,造成浪費藥物又不美觀的結果。
③能直觀地看到包裝袋內飲片的質量,便于驗收和保養。
汗衫布袋包裝的缺點:
①不適合自動和半自動包裝,包裝效率偏低。
②包裝使用材料多,生產成本偏高。
③有的汗衫布可能有漂白劑殘留成分。
二、包裝方法
根據不同形狀、質地的藥物可采取自動、半自動、抽真空和人工四種包裝方法。
1、自動化包裝:使用全自動顆粒包裝機包裝,此類包裝適用于體積小,顆粒均勻,流動性好的種子類飲片包裝。
2、半自動包裝:使用半自動包裝機包裝,此類包裝適用于密度、比重較大,但片形均勻的根、莖、藤、木類飲片包裝。
3、抽真空包裝:使用真空包裝機,先將飲片按定量裝入包裝袋內,再將單包或數包未封口的藥包放入真空包裝機內進行排空封口,此類包裝適用于部分藥物不能用常規高溫干燥滅菌處理的飲片包裝,抽真空后能有效防止飲片出現蟲蛀、霉變和走油等現象。
4、人工包裝:通過人工用電子秤稱量后,裝入塑料袋中再封口,此類包裝適用于體積較大、質地較輕且蓬松的花、草、葉類飲片。
三、包裝標識
包裝標識是通過看包裝袋外面的標簽及顏色就能知道內裝藥物的部分信息的一種標識。
標識分標簽和色標兩部分。
1、標簽
⑴標簽的印制原則
必須符合國家藥監局關于對藥品標簽要求的內容。
⑵標簽的印制內容
①名稱(應印刷《中國藥典》或《炮制規范》所列的標準名稱為準,不要印刷異名或別名)。
②產地。
③規格。
④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沖服等)。
⑤生產批號。
⑥生產日期。
⑦生產企業。
2、色標
⑴印制色標的目的
為了方便調配、復核和驗收,可在包裝上或標簽上印上不同的顏色來代表不同的規格,使之在工作中能達到快速識別的目的。
⑵印制色標的原則
要強調顏色醒目,不同規格的用色要色差大,避免混淆和出錯。
⑶印制色標的方法
①使用多種不同底色的不干膠紙來印制標簽,每種顏色代表一種規格,例如上海龍華醫院:如果藍底色標簽代表10g,則棕底色標簽代表15g,以此類推,不管什么品種,只要是同一種顏色,即重量是一樣的,易于快速判別小包裝規格。此法適用于全透明塑料袋加貼標簽的小包裝。
不干膠紙色標標簽
②將不同的顏色印制在塑料袋上,例如武漢中醫院:分大中小三擋,如紅色包裝袋代表10g規格,藍色包裝袋代表15g規格,棕色包裝袋代表20g規格,以方便觀色辨量,此法適用于透明塑料袋用色帶打印標簽和在透明塑料袋上印刷標簽的小包裝。
印制色標標簽
四、外包裝
(一)目的
為方便藥物的驗收、清點和裝斗。
(二)原則
包裝量不宜過大,否則容易造成藥物積壓或變質。
(三)包裝形式
1、中包裝:一般每50-100袋一個中包裝為宜。
黃芪30g中包裝
2、大包裝:可根據醫院實際倉儲條件和需求與供貨企業協商確定。
黃芪30g大包裝